申請排污許可證如何填報生產線、生產設施、排放口編號?
答:生產線、生產設施編號可按排污單位內部編號填寫,排放口編號可填寫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現有編號。若排污單位無內部編號或生態環境部門未對排放口編號,則根據《排污單位編碼規則》(HJ608-2017)進行編號并填報。排污許可證申請通過審批部門審批后,系統自動生成排污許可編碼對照表,排污單位填報的內部編號均有對應的許可編號。 申請排污許可證需要填報的原料、輔料和燃料有哪些? 答:原料、輔料和燃料種類和數量的填報與排污單位管理類別確定、許可污染物種類以及自行監測要求有密切聯系,應注意填報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填報時應按原料、輔料、燃料種類分別填寫具體物質名稱。涉及化學品的,填報化學品名稱及CAS編號。(1)原料應填報產品生產加工過程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以及所有有毒有害化學品原材料。(2)輔料應填報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添加的主要輔料和污染治理過程中添加的化學品。(3)燃料種類包括固體燃料(煤炭、煤矸石、焦炭、生物質燃料等),液體燃料(原油、汽油、煤油、柴油、 燃料油等),氣體燃料(天然氣、煤層氣、冶金副產煤氣、石油煉制副產燃氣、煤氣發生爐煤氣等)。 排污單位申請排污許可證填報生產設施應注意哪些? 答:生產設施指在排污單位中與產排污有關的,直接參加生產過程或直接為生產服務的設備或設施,應依據行業技術規范注意填報完整性,重點關注與排放廢氣和廢水密切相關和表征生產能力的主要生產設施,生產設施包括“必填項”和“選填項”。排污單位結合實際產排污情況,按照所屬行業類別,填報主要生產單元名稱、主要工藝名稱、生產設施名稱、生產設施編號、設施參數、產品名稱、生產能力、計量單位、設計年生產時間及其他。 申請排污許可證如何選擇合適的技術文件? 答:排污許可制技術體系主要由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四大類構成。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是整個技術體系的核心,排污單位應按照所屬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提交排污許可申請,申報排放污染物種類、排放濃度等,測算并申報污染物排放量;在選擇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時,主要參考流域排放標準、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判定污染治理技術是否為可行技術時,主要參考行業最佳可行技術指南;編制監測方案時,主要參考行業技術規范和監測指南。無行業技術規范(指南)時,則依據總則申請。排污單位可在行業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的“規范性引用文件”章節查找準確參考文件信息。 行業排污許可如何選擇適用的行業技術規范? 答:行業排污許可行業技術規范的“適用范圍”章節明確規定了技術規范的適用領域,排污單位依據營業執照和環評文件規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確定所屬行業,結合自身生產工藝、產品和原輔材料等信息選擇適用的行業技術規范。如無行業技術規范的,按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總則執行;如涉及工業爐窯、表面處理、水處理等通用工序的,還應根據通用工序技術規范申請。技術規范選擇基本思路如下圖: 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的作用是什么? 答:技術規范是排污許可技術支撐體系的組成部分,主要用于指導和規范排污單位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工作。技術規范主要包含排污單位基本情況填報要求、許可證排放限值確定、實際排放量核算合規判定的方法以及自行監測、環境管理臺賬與排污許可執行報告等環境管理要求,以及污染防治可行技術的原則要求。 如何確定排污單位的排污許可管理類別? 答:排污單位的排污許可管理類別按以下步驟進行確定。(1)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初步確定所屬行業。(2)根據《2019版名錄》對所屬行業的分級條件確定所屬管理類別,應區分以下種情形:已明確規定管理類別條件的,以行業規定的管理類別為準;規定通用工序區分管理類別的,以通用工序管理類別條件判定管理類別;(3)《2019版名錄》第108類行業的排污單位,涉及4個通用工序,按通用工序管理類別條件判定管理類別。 當排污單位涉及多個行業時,如何確定管理類別? 答:按從嚴的原則確定。如排污單位同時涉及重點管理的行業、簡化管理的行業及登記管理的行業,重點和簡化管理,只需從嚴申領一張重點管理的排污許可證,登記管理的內容在許可證的申請模塊中進行補充登記。
文章轉載于西爾環境、廣東省生態環境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