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就2020年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進行新聞發布會。
總的來看,3個地區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稱號,2個地區獲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① 2020年,全區139個國家及自治區級地表水斷面(點位)中,Ⅰ——Ⅲ類水質斷面(點位)占58.3%,劣Ⅴ類占13.7%。相較2015年,Ⅰ——Ⅲ類水質比例上升13.8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下降10.8個百分點。
52個國家水污染防治目標考核斷面(含 3 個湖庫)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占 69.2%,優于考核目標9.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占1.9%,優于考核目標1.9個百分點。
② 64個自治區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實現污水集中處理,33個依托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工業園區全部完成可行性評估;108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平均達標排放率 95.2%;13段城市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理任務;全面完成“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任務。
① 全區12盟市政府所在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0.8%,比上年上升 1.2個百分點。國家考核全區的10個盟市 PM2.5年均濃度較 2015年下降25%。
② 完成“散亂污”企業治理 636 家、工業爐窯整治 371家、清潔取暖改造15.34萬戶、淘汰小鍋爐524 臺、火電超低排放改造 410.85 萬千瓦。
全區監測35個采樣區136個國控土壤風險監控點,達標率為100%。
全區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為65.0分貝,聲環境質量評價為好,較上年下降0.2分貝。全區城市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52.4分貝,區域聲環境質量評價為較好,較上年下降0.2分貝。
總體良好,環境電磁輻射水平低于國家規定的電磁環境控制限值。
① 2016 年中央環保督察 49 項整改任務完成整改并銷號 48項,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草原生態環境問題專項督察 100項整改任務完成整改并銷號99項,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專項督察16項整改任務全部完成整改并銷號。
① 2021年將著眼臭氧和細顆粒物污染協同治理、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同治理需求,構建手工監測、自動監測和遙感觀測為主的大氣環境立體綜合監測體系,完善大氣顆粒物化學組分和大氣光化學監測網的建設
準備建設呼包鄂烏四市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管理平臺
② 拓展黃河流域、松花江流域及“一湖兩?!彼鷳B監測;按照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輔的“9+X”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模式,開展水質自動站建設;研究編制了《呼倫湖水生態環境狀況監測方案》,探索建立呼倫湖水生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③ 開展“雙源”監測,覆蓋地下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區和礦山地質影響區、農業污染區(灌溉區)等地下水滲透污染風險區域和重點地塊
① 212個建設項目環評實施告知承諾制審批,1135個建設項目豁免環評審批手續,1379家企業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
② 2020年自治區計劃實施的3298個投資項目完成環評審批2751個,列入自治區滾動計劃的407個重大項目完成環評審批389個。
③ 累計規范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置醫療廢物 6627 噸,做到所有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與服務100%全覆蓋,醫療污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與處理處置100%全落實。
文章轉載于環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