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10個設區市共建成運行10座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處置總能力為194噸/日。自去年疫情發生以來,全省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和應急處置設施共處置醫療廢物2.6萬余噸,其中疫情醫療廢物700余噸……”
近日,在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趙瑞介紹,近年來,陜西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力不斷增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措施逐步完善,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基礎日益鞏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能力全面提升。
守住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線
據介紹,目前,全省每天約產生醫療廢物90噸(含兩噸疫情醫療廢物)。其中,西安市每天約產生醫療廢物60噸,正常處置能力為70噸/日,應急處置能力為262.5噸,能夠滿足突發疫情醫療廢物處置需求。自去年疫情發生以來,陜西全省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和應急處置設施共處置醫療廢物2.6萬余噸,疫情醫療廢物占700余噸。
為從嚴從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冬季疫情平穩可控,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醫療廢物處置環境監管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在當地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落實“兩個100%”(即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廢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監管要求。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強對轄區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環境監督,持續加強醫療廢物和隔離點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的環境監管及專項執法,提升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能力,確保涉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日產日清”,守住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線。
高位推動硫鐵礦水質污染專項整治
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白河縣硫鐵礦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環境問題,成立專項整治工作專班,印發《陜西省硫鐵礦水質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編制完成《白河縣硫鐵礦區環境影響綜合評估報告》等,力爭3年內完成白河縣硫鐵礦區主要治理項目,5年內全面完成白河縣整治任務。同時,加大對以白河縣為重點的陜南漢丹江流域涉金屬礦產開發污染治理資金支持力度,已落實中央資金4500萬元、省級專項資金8.2億元,組織編制《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涉金屬礦產開發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規劃(2021-2030)》,做好漢丹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監測預警,加強對礦山企業生態環境執法監管,確保達標排放。目前,白河縣硫鐵礦整治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下一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將積極推進專項整治工作,認真實施好《陜西省硫鐵礦水質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和《白河縣硫鐵礦區污染綜合治理總體方案》,繼續編制好《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涉金屬礦產開發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規劃(2021-2030)》,加快推進污染治理項目實施,力爭早日見效。
進一步強化固體廢物環境監管
為積極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強化污染治理,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陜西省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完成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建立醫療廢物產生單位清單,實現醫療廢物產生、貯存、運輸、處置全過程信息化動態及閉環管理;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將跨省轉出危險廢物等備案事項委托給市級實施,占省級審批量的50%以上;開展陜北污油泥污染防治省級環保專項督察,持續開展打擊非法傾倒和轉移危險廢物等專項執法檢查。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出動執法人員3萬余人(次),立案148件、處理處罰134件;全省公安部門開展“利劍”“昆侖”等專項行動,偵辦污染環境刑事案件135起。
“十三五”末,陜西省重金屬排放總量較2013年削減12.7%,超額完成國家下達10%的減排任務。此外,陜西省開展全省尾礦庫環境基礎信息庫調查更新工作,完成信息采集,建立尾礦庫環境風險管控名錄,探索建立尾礦庫環境污染風險管控模型,完善尾礦庫環境風險應急體系,全面提升了尾礦庫環境污染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文章轉載于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