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主持召開部黨組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學習韓正副總理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調研座談會上的講話,聽取以案為鑒專項教育督導調研情況匯報。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列席會議。 近期,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工作進展和典型案例。目前,已有30個省級和313個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制定出臺了舉報獎勵規定。2020年,全國共實施獎勵案件13870件,同比增加44%;獎勵總金額719萬元,同比增加100%。從案件地域分布看,河南、安徽、四川、山東、廣東居前。從獎勵總金額看,廣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居前。 扎實開展建筑工地揚塵專項治理,進一步落實參建各方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持續強化揚塵治理“六個百分之百”要求;大力推進綠色智慧工地建設,提高工地揚塵治理信息化水平,實現規模以上建筑工地視頻監控和揚塵在線監測設備“兩個全覆蓋”,并與地方主管部門聯網;推進工地揚塵管控差別化管理,做好分級分類管控,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政策,提高全省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精細化水平。 近日,山東省財政廳、省工信廳等8個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工業強縣財政激勵政策實施方案》,明確2021-2023年,我省將從納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化評價范圍且工業增加值100億元以上的縣(市、區)中,擇優確定10個工業強縣,給予每個縣(市、區)平均每年不少于1億元資金支持,助推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示范借鑒。此次競爭性評價統籌考慮綜合實力、發展潛力、創新活力、綠色動力等因素,選取16項二級指標,科學確定年度工業強縣名單。其中綠色動力權重15%,包括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PM2.5平均濃度及同比改善率等反映綠色發展水平的4項二級指標。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于5月21日召開視頻會議,總結“十三五”期間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工作情況,研究部署“十四五”和2021年生態環境監測監控重點工作。 列入計劃的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應于2021年9月30日前,安裝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并與市生態環境局監控平臺聯網。監控的排放口與監控項目按照《北京市固定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執行。 5月20日,寧波海事法院與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紹興、臺州、舟山7家浙江沿海中級人民法院在港城寧波共同簽署《“1+7”浙江法院保護浙江碧海宣言》。建立這項制度旨在把“兩山”理念和《民法典》綠色原則落實到海事審判與普通審判工作當中,以此推動浙江海洋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與自治區財政廳日前聯合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試行)》。《辦法》明確,根據舉報人舉報案件對生態環境破壞程度、舉報人協助調查情況,給予舉報人相應獎勵。重點獎勵提供日常監管中難于發現且對環境危害嚴重,或因舉報避免了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發生提供線索的舉報人。 近日,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山東省工信廳等9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開展“兩高”項目梳理排查的通知》)(魯發改工業[2021]387號),就進一步開展“兩高”項目梳理排查工作作了部署。同時,文件公布了“兩高”項目清單,共16類產業:鋼鐵、鐵合金、電解鋁(含氧化鋁,但不含非冶金級氧化鋁)、水泥、石灰、建筑陶瓷、平板玻璃、煤電、煉化、甲醇、焦化、氮肥、醋酸、氯堿、電石、瀝青防水材料。有色金屬壓延加工、炭素不在清單之列。
文章轉載于環保政策網